1、线迹
缝线上面已经唧唧歪歪讲了一堆,各种好的坏的也都有很多图了,就不再重复。
其实缝线可以有很多风格,每个人喜好也不一样,日式菱斩、欧式法斩;麻线、涤纶线;各种不同间距,我会根据作品风格去搭配使用,但有一点标准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线迹平整、一致:
包括线之间间距的一致、线到边距的一致,斜线角度的一致。
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视为一个合格的手工线迹,但其中又有许多的技巧诀窍,而手工要每一次都一模一样,并不是那么容易,失误总是难免的。
但如果一小段就缝成这样,那就属于无法接受的,而这是一个客人发给我,他跟一名国内一个成名多年的大神定制长夹细节。
说实话要不是大神发了半成品图,我还真不敢相信,嗯,肯定临时工干的……
2、封边
除了手工缝线,这是第二杀时间的工序,甚至有时候比缝线更多。
封边一般需要以下过程:
1、打磨找平,让边缘平整
2、削边处理,使得边缘变得圆润
3、撸边,上床面/CMC打磨使得边缘光滑
4、砂纸磨边,从600目-1000目-1500目磨上去,越来越细腻
封边这工序,掌握了基本技巧后,花的时间越多,则越精细。除了时间,对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皮子特性了。
比如这个,就是完全没有封边处理的,除了视觉上,最大的问题会是边缘比较咯手。
对比一下,有封边处理过的短夹。
当然,不封边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风格,会显得更加原始粗犷。比如herz的
吐槽herz是因为这样做一个最多半小时啊,卖的比我要贵啊,真是羡慕嫉妒恨=。=
刚开始玩时,第一次打磨封出了满意的效果,激动的啊……
封边也有很多种风格和技巧,同样也看个人喜好,曾经也追求亮闪闪的风格
如今则偏爱温润低调的封边,不经意在特定的光线下一闪而过。
你一定以为我主要是来老王卖瓜的吧,哼哼,太幼稚了。
我说这是和上面一个用同样的手法,花费更多时间封的你信吗?这就是皮质特性对封边的限制,之后在我常用皮料介绍里会更详细的介绍。
亡羊补牢一下。同色的还是可以封的比较漂亮的,其实拍照光线更重要,哈哈。
和缝线同样,封边大部分情况下标准是:
皮革边缘削边并打磨光滑,视觉上边缘没有明显的毛糙,摸起来不咯手。
这是前段时间知友问的redmoon的副厂pailot river的手工钱包,一个mobile01网友的晒单,对其做工赞不绝口。
现在作业来了,这一张图里就有三个槽点,请以上面教的方法判断并吐槽,第三个是加分题~
3、细节处理
上面的答案第三个槽点是卡位的堆叠处理方式,这就属于细节处理部分。当然重合堆叠也并非不可以,但需要堆叠处都进行削薄处理,才能使得边缘厚度一致。
像这样切割堆叠的话,就需要精准的下料和拼接,同时计算好斩孔位置或匀斩距。
类似这样的细节,做一个钱包可能会有十几二十处,每个手工皮匠的风格、要求和处理方式也都会不一样。很多时候不是技艺问题,而是对细节的容忍度问题,所以越优秀的匠人,强迫症也一定越严重=v=
总结一下:看做工好坏,关键同样是放大看细节
一看缝线线迹平整、一致。
二看封边光滑不毛糙不咯手。
三看细节处理。
“也许你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想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枯燥的轰鸣声,而是长夜孤灯下皮革的香气;当你触摸它们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它们属于自己的小小灵魂,这就足够了。” ——孟蒙
手工作品永远不会完美,做工只是你能看到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是在工艺背后的设计、理念、思考。我想,真正重要的是,手工职人不断的追求更好的作品,试图以双手,将时光物化,来超越机器的那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