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也出品过双提手的杜勒斯,样子是这样:
七十年代,杜勒斯的设计变成了这样,设计细节开始简化,包身侧面的硬里也被取消了。部分包里仍会安装底板,但不是全部都有。
八十年代起,美国的杜勒斯包款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在欧洲,则出现了全新的商务杜勒斯款式。这里多说一句,在欧洲,杜勒斯包一直被叫做“Briefbag”,没有“杜勒斯包”这个名字。
欧洲80年代式杜勒斯的侧面形状呈梯形,方身圆角,软面硬里,适合任何商务场合使用,气质软硬兼修,现代欧洲的商务人士使用者很多。
同期,日本推出了日式杜勒斯的英美风格各自的决定版,后来除扣带细节时有变化外再未进行大的改动。
杜勒斯包款在日本高级商务人士中基本是人手一个,所以在白领阶层中也非常有市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客户,日本人对杜勒斯包进行了简化设计,诞生了专属于日本的真正日式杜勒斯。这种杜勒斯包内部结构简化了很多,会使用年轻化的拼色设计,简化了提手的做法,有些款甚至完全取消了侧面起脊式的内隔层,当然也因此大幅降低了售价。日式原创杜勒斯的优势是便宜和挺实,造价降低到了原款的五分之三左右,在选用合适皮料和颜色的基础上正面也仍然很有气场,不过从侧面看时华丽感则完全消失了。
HERZ甚至还出品过可以背的杜勒斯,这个设计确实亲民,不过包的风格则完全放飞自我了。
对杜勒斯的又一次大改型出现在近几年的欧洲,随着社会审美的年轻化,杜勒斯这种严肃的包型也受到了冲击,由于名声在外,所以这个款式仍然很受追捧,但细节上做了非常大的改动。几乎可以说成了另一个包。不过欧洲除英国外本来也没有“杜勒斯包”这个名词,改动起来自然没有心理负担。
小型化的欧式杜勒斯,整个包完全变了样子,要不是它的设计点全都没变,简直没法把它归类为杜勒斯包具里。
还出现了女用杜勒斯的设计,个人觉得这个设计只是借用了杜勒斯的风格,细节全部不一样。
也有加了背带的款式,把扣带也一起取消了,只保留了口金和简化后的侧面结构。
最新的杜勒斯改版是这样的,极端的轻量化,轻快简单,但细节上又很有诚意,为了减少厚度完全改动了包具的侧面结构,可背可提。不过这个包款虽然轻便,造价可一点都不低。
随着时代的变化,杜勒斯这个包款已经从一种包变成了一类包,想必日后也会出现更多的款式,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吧。
接着,来说一下杜勒斯包制作时的难点及个人的设计思考。
这个包在制作时细节操作做了很大的改动,这些改动一是为了让有一定基础的手工师朋友可以更容易的做出这个包来,二是为了合理的降低造价。
这是个人制作的第三版杜勒斯,形状上主要用了美式的设计风格。没有选择日式杜勒斯外形的原因在于染色,我这次的染色使用了仿木纹的染色方法,日式杜勒斯的护角会大大影响这个包的整体感。
杜勒斯的第一个难点在于削薄。为了制造更具立体感的光影效果,杜勒斯的扣带需要大面积的段削而非加芯,段削的深度达到6mm,扣带头部分更是需要全宽削薄。这里的做法要先切出7mm左右的深度,再削断多余的部分。刀刃要保持水平,操作时最好在桌面上再加高一个台子出来,不要低头弯腰,这样有助于刀刃切入时保持水平。
扣带内侧的里皮也需要用硬皮,不能换料,原因是杜勒斯的包口打开幅度非常大,所以扣带并不像其他包扣带那样经常需要弯折。
杜勒斯的包身不需要削薄,国内有些杜勒斯制作时会削薄包身四周制作起鼓效果,但杜勒斯的结构有着非常长的使用寿命,在包身周围制作起鼓会大大降低包身的寿命,使包身在负重时容易变形,所以整个杜勒斯发展史上绝大多数的款式都不涉及包身削薄起鼓的做法。
在提手设计这一步我做了一些修改。常规杜勒斯是提手底部收窄的,大家可以看到我这个反而是宽了一些。实际提手芯材仍然是收窄的形状,多出来的部分是包裹提手五金的那部分皮料。
上两版杜勒斯的提手我做的是原版型的,在制作中,我发现这种底部收窄的做法需要将固定五金部分的外包皮革削到非常薄的程度才能完美包裹,而太薄的削薄会大大增加制作难度,一般来说,杜勒斯提手上使用的翻翼式包裹技法就已经很难了,再加上包裹皮革的大面积特薄削薄,手工操作的话,成功率也就25%左右。这一步几乎可以劝退80%的杜勒斯尝试者,而且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所以我把这里的做法改成适度削薄,大家可以看到,固定五金那部分的方形包裹皮料我没有全部削薄,只做了周围的零厚度斜削。这样可以增加几倍的成功率,而且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为了保证整体效果不会受影响,实验了很多种尺寸,最终确定用五金包裹皮料伸入翻翼皮料8mm的尺度最为合适。
对于部分日式杜勒斯把提手改成横向对缝的做法我十分反对,用过就知道,杜勒斯的翻翼包裹式提手是重载包唯一合适的提手款式,能大幅度提升抓握感,降低至少三分之一的手腕负重,其他任何一种提手都没有这个手感。
杜勒斯的侧片部分是制作的第二个难点,其困难的原因是侧片和包身的连接部分有一个双层折叠的打褶,这个地方也需要零厚度削薄,就是侧片图四的那个深弧形的部分。如果不削到特别薄的程度,那缝好后包身和侧片连接的角就会被撑起来,非常影响效果。
另外,整个侧片的里子四周都要零厚度削薄,这也是对体能和耐力的极大挑战。
这里的改动我是这样做的,深弧形的地方整个切掉而不做折叠。这样可以完美避开折叠的难题,包身在合上的状态时,口金和侧片的接缝中间会有一个小小的孔洞,长度是两毫米,实际上完全看不出来。这样就可以将这个部分的制作难度下降一半,而丝毫不影响外观。
侧片和底板以及隔层的缝接阶段没什么难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杜勒斯是寿命超长的包款,一般情况下,由于杜勒斯的结构问题,侧片在使用中会因为口金开合而遭到无数次的来回弯折,一定是最先损坏的地方,必须要保证皮料的厚度和结实程度。另外,隔层起脊缝接的部分也是容易磨损的地方,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厚度。在一些手工师手里,为了方便好做,把包的侧片,尤其是隔层的起脊缝接部分弄的简直比纸还薄,好做是好做了,能用多久呢?
这里的改动是这样的,隔层起脊缝接的部分,我在起脊和内部皮料中间留了1mm的空间,其间加入了软质皮条,可以靠弹性来抵消磨损。另外,如果皮料够好,这里也可以不加里皮,而把外皮改成1.5mm厚度,打磨好床面,也是可以的。或者使用下半部加里子上半部不加的做法也不错。
实际上,在包的结构上来看,这个双或单起脊不是必要的,如果使用其他结构,也可以在里面加双隔断而不做外部的起脊设计。以杜勒斯包一向的超厚版型,考虑到人能携带的重量,也并不需要这个结构来加大容量。经过我的实验,这个结构的存在其实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包的最大寿命。
但杜勒斯的名声正是来自于这个看似多余又非常难做的结构,这个结构设计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结实,纯粹就是为了好看,优质皮料制作的侧片在光照下一条条的光影结构,又华丽又有细节。另外,固定位置的隔断等于在包里加了两条加强筋,包身几乎不可能因为使用而变形。
折叠侧片和底板时要适当加水,不然皮面非常容易因为过度弯折而裂开。折叠位置的皮面厚度要保留在0.8~1mm左右,不能更薄,不然磨损后会无法修理。
现在很多手工师把折叠位置的厚度用机器削到0.4mm的厚度,之后再用砂纸打,见过最极端的一个人炫技说这个地方自己打磨到0.1mm的,实在是本末倒置。这个位置容易磨损,不过因为植鞣的特性,磨损后可以修复,但做的过薄的结构一旦磨穿,那可就完蛋了。
折叠这个位置的时候一定用器材辅助,不要用手硬顶,折叠结构附近皮革的硬度会非常大,很容易伤到关节。
口金的制作上,我做的改动是将口金固定位置的料子切掉后单独再缝上一条。这个操作会增加很多工作量,但可以降低口金和包身之间的高差,降低程度达到2mm。这个设计的原因是扣带下方的口金皮革每次打开时都容易被扣带刮到,所以这个位置的口金皮革非常容易磨损,降低高差之后,口金的磨损就会大大减轻。
这里提醒下第一次做杜勒斯的朋友,锁具一定要在组合包身之前缝上,锁具内侧要单独缝一块加强皮革。杜勒斯包内部结构因为隔层的关系,完全不支持先组合包身再上锁的做法。
包身缝接后一直到全部完工前,里面一定要用东西撑起来,不要放在那里就不管了。因为杜勒斯的结构和缝法,侧片的皮料会收缩,把包身的中央部分拉成内弧形。这也是杜勒斯侧面钟形截面的原因。如果里面不用东西撑住,这个钟形弧线会变的比较大,影响外观。
用软一些的皮料做侧片可以将杜勒斯的侧面线条打直,在制作前先将皮料揉软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日本人的杜勒斯侧面一般是直线,欧美的杜勒斯则多是钟形侧面。如果是穿西装用,钟形侧面加英式梯形顶线是最好的组合。另外,钟形侧面的杜勒斯包打开时更轻松一些,包身中部也不容易因为打开口金时产生的弯曲而出现褶皱,相对更实用。
不过国内没有梯形顶的口金,自己折容易走形,有点遗憾。下次我自己折一次试试,冒把险。
缝好口金后并不算完工,要对包身进行压制定型。包身里面装满到最大容积,之后上好油,开始压型。杜勒斯的侧面钟形线条非常微妙,要保证皮料收缩时不会收缩过度。这个压制过程要等到侧片皮料完全停止变形后才能收工,时间大概在4~8天。
做好后上钥匙吊钟。钥匙吊钟这里主要是能起到让看的人鉴赏皮料的作用,所以可以做的个性一些,不要把感觉弄的和机制品一样。
完工后要进行一下保养,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染色,将皮料因弯折引起的变色全部盖住。这里要说明下,杜勒斯最好不要自己染色,只建议买染好的料子来做,非常难染。
皮小匠-手工皮具教程,免费分享图纸
关注我们,及时查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