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牛先森
微博:https://weibo.com/u/5056343621
风格千千万,你知道你做的皮具是什么风格的吗?或者说你自己又创造了什么样的皮具风格呢?想必很多皮匠朋友都是从日式植鞣革皮具学起的,市面上常见的包包大多也是意式皮具,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皮具风格,你了解吗?
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法式皮具风格
现在所说的法式皮具实际指现代精工法式,法式精工皮具发展到今天能被大众所熟知,几乎是爱马仕品牌独力撑起了这个概念。

法式皮具与其他风格的手工皮具不同,它并非是带有强烈文化特征的流派。

实际上,它是一套严格的数据与规范,包括随着部件的形状进行削薄,在一定的距离内必须保证一定的针数,必须让软质包具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包的重量(即选料厚度)必须达到一定值以上。

斩孔的大小(必须加工斩齿)必须在一定值以下,满足这些数据,才是真正的法式皮具。皮料,线材的优质也都是必要的。
要想成为法式皮具的制作者,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制作,这个过程是无法快速达成的。就像爱马仕的工匠,没个几年的磨练,很难做好。
英式皮具风格
英式皮具的起源较早,在各种皮具流派中,英式皮具大概是保留古老设计要素最多的流派了。
今天的复古皮具中,一大半采用的都是英式设计或近似英式设计。在商务皮具中,英式皮具的应用则更为广泛。

最早的英式皮具大都是公文包,多为军队将领和官方信使,法官,金融人士使用,特点十分明显,皮料厚重,安全性高,五金上大量使用锁具和扣件。这些特点被一路保持下来,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

现在常见的邮差包就是为英式公文包的简化版,通常为学生使用。

由于英式包具的制作困难,造价昂贵,目前多为手工定制,所以市面上并不常见,仍然是高端包具的首选风格。
日式皮具风格
说到日式,想必很多皮友都不陌生,日本原色植鞣革钱包应该做了不少吧。
现代的日式皮具好像和美式皮具渊源很深,二战后,美军进驻日本,带来了美式皮具及皮雕工艺,日本的传统工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古典皮具手艺到今天只剩下鹿皮袋。

(古典皮具)

(鹿皮袋)
二战后的日式皮具分为素面和雕面两个方向。
日本的素面皮具复刻了大量的欧美经典款式,基本将有名的欧美款式复刻了一个遍,并普遍加以日本化的修改,更方,更重,更结实。

但是日式皮具与欧洲各流派有个根本的不同,即拉锁的使用,虽提高了其实用性,但也降低了其寿命。

日式皮具的另一个特点是口袋多,大包上往往会放上一堆附加口袋。

在素面皮具之外,日式皮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不同于美式皮雕,日式皮雕的图案较少,基本上局限在植物唐草上,并且十分排斥使用其他题材。
意式皮具风格
意式皮具今天差不多是优质皮具的代名词,而且意大利也是有能力出品优质皮料的少数产地之一。
意大利皮具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第一类是古典风,起源极早,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了。

古典意式皮具的现代变体目前几乎被杜嘉班纳品牌垄断,其生产的古典式女提包系列完全使用了古典装饰手法,但装饰雕件换成了刺绣及宝石镶嵌,同时也大量使用了金属饰物。

杜嘉班纳的古典各系列均使用了大量的手工制作,产量极少,价格昂贵。

意式皮具的另一个分支是现代意式,与古典意式不同的是,减少了昂贵的宝石装饰,不过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古典设计又涉足现代皮具之中。
虽然英法的皮具实际上要超出意大利皮具的质量,但因为坚持手作,产量有限,大市场方向上逐渐被意式皮具占据。比如古奇、菲格拉慕等皮具品牌。

(“海神之波”女包,Mansur garivel出品)
而且,现代意式皮具目前的做法是将皮具和古典文化及年轻时尚相连系,既拉高定位,又能保持受众。
美式皮具风格
美式皮具在各种风格的皮具中堪称最耐用,一般用个十年八年不是问题。
美式皮雕在美国主要制作马鞍和装具,其早期代表作品大多都是马鞍或者马靴作品,进入现代后逐渐扩展到包具:

另外一个就是素面皮具制品,最具代表的就是美式旅行包,其中最著名的款式就是格力普包。

从格力普包开始,美式皮具后来的款式发展都遵循着少装饰,容量大,耐折腾这条路线,其颜色也多半保持着早期印第安植鞣皮料的棕黄色。

美式皮具另一种著名款式是卷口包,可以卷成一卷来携带,很多户外包上都有这种设计,目前这种款式名为周末包:
总结发现所有风格的发展和其历史都分不开,比如日式皮具,看起来都很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战后的日本,普遍较穷,为了“充胖子”故意做得很厚,哪怕没钱,看起来也会鼓囔囔的。
皮具风格